诸天证仙录_六十一章:上下未形,何从考之?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六十一章:上下未形,何从考之? (第2/2页)

不觉已暗将此刀完全炼化。和先天御器,原理一致!

    只是苦於此界没有罡煞之气,所以发不出各种威力强劲,花式百出的仙家法术。但大宗师级数,在心境上的打磨,并不下大晋的金丹Y神之辈。宋缺若能到达大晋,只怕立时就能成就上品金丹,或堪破生Si之谜,成就Y神。

    秦诤正发散思维,却见宋缺伸手再隔空虚握,那长刀就如同被一条无形绳索牵引一般,自动横飞三丈,落入他横伸的右手掌握之中。

    顿时,奇变顿生!宋缺握刀在手,气质就是一变!

    秦诤就感觉到,宋缺的人与刀,顿合成一个不可分割,混融一T的整T。人就是刀,刀就是人!这是一种强烈且深刻的感觉,微妙不可言!

    宋缺神情虔诚,双手将三尺长刀平举空中,对着秦诤肃然一礼。

    “刀名水仙,深海寒铁所铸,刀长三尺六寸九分,重十三斤七两三钱。为宋某青年时所用,昔日凭此刀败过岳山,摘得刀道桂冠。今日就藉此刀,领教道兄的高招!”

    话说玄部T修,历来就是不问神魂真气,专一打磨r0U身T魄!所以秦诤的手段,就b宋缺朴实得多了,没有那麽多的花头!

    当下就双手下垂,大袖微微一抖,就自袖中滑出一对西瓜大小,篇Th橙之sE的古朴铜锤,落入双手之中。

    话说秦诤来到此界後,不但玄部神通和真部符籙,被封印了。就连撼山锤这玄部神兵,随心意变换大小轻重的玄妙,也一并被封印住了了,却是固定在西瓜大小,每只重一千斤。

    当下,秦诤就举锤一礼:“锤名撼山,首山之铜所铸,每只各重一千斤。乃是贫道生平护道之宝,今日就藉此锤,来领教一下宋兄的天刀九问!”

    每只各重一千斤?在这这叶道人手中,却是轻若无物,如同提一根稻草一般自如!这叶道人好大的力气!

    旁观的宋智四人,不由心中骇然!

    “好锤!”

    宋缺却是眼前一亮,赞了一句後,双目神光大放,罩定秦诤,然後一步踏出。

    因为先前气机交锋,各擅胜扬,不分胜负。故而宋缺此时未外放刀意,而是三宝归一。说到底,气势碾压之类,只能欺负一下低阶对手。面对同级对手,纵是一分功力,也是难能可贵,不能随意浪费。

    “天刀九问,第一式,上下未形,何从考之?道兄小心了!”

    宋缺清喝一声,一步踏出,顿时就越过三丈距离,欺到秦诤近前。手中水仙刀划出划出一道玄奥莫测的角度,向着秦诤劈来。

    话说若是换了以前,秦诤还真不知道,宋缺的天刀九问,到底是个什麽意思?

    直到入了仙门之後,学了些仙道玄理。这才了然!

    所谓上下未形,何从考之?

    大白话说,就是问:事物的形质名相,方位这些概念,都还没有出现之前,凭藉什麽来判断事物的X质种类呢?

    形质之前,当然是气X。所谓先天有五太。太易、太初、太始、太素、太极。皆是形质之前,信息、气质、能量混沌不分,共处一T的状态。

    用现代科学的话说,大致就是离子,原子,分子,电子,质子等层面的东西。当然,秦诤非专业理科生,只是大致形容这麽一个意思。

    拿武道刀法来说,所谓“上下未形,何从考之?”,就是说宋缺的刀法,已经达到了脱离招法形式的桎梏,不落窠臼的至高之境!

    所谓无招胜有招!有招必有破法,无招则无从破起!所谓“上下未形,何以考之?”,大意无非是我的刀法宛如清风白云一般,无形无相,千变万化,无迹可寻,你连看都看不懂,又怎麽破解呢?

    果然,随着宋缺一步踏出,刀势在方圆三丈空间内不断变化,让人无从琢磨。步法以随着刀势变化,让人不知道此刀将从何处劈下来?

    宋鲁和宋智,虽是以前也没少大兄切磋交流过,但旁观如此刀势,也是心中暗惊,自忖若是换了自家,除了引颈代戮之外,就没有多少好办法。却不知叶道人这同级对手,何从下手?

    话说秦诤,若是破法真瞳和真实之眼还在,还可望气观势,根据气机颜sE,看破其刀势变化。

    但他如今一身玄功变化被封印,破法真瞳用不出来,却是也看不破宋缺的刀势变化。

    不过,T修也不讲什麽招式JiNg妙,讲究的是一力降十会!一力破万法!以本压人!

    既然看不破,那就索X就不看,等他劈下来,再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